注册|登录

夏布綦涛:创意嫁接非遗主体 推动文化走出去

真正将希望变为现实的,属于那些许愿之后,还踏实践行的人。”从最初跌跌撞撞摸索民间布艺的市场推广,到现在对产业的发展已有比较成熟规划,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綦涛近日这样在微信朋友圈写到。


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綦涛

    夏布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 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作为汉族传统的服装面料,已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300多年夏布织造历史的“中国夏布之乡”荣昌,《荣昌县志》写到“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早在清代就已出口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夏布的市场发展状况,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专门采访了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綦涛。

    系列产品进一步细化 产业链需完善

采访过程中,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在壹秋堂发展初期,夏布因为产品定位不清,风格化不明,对于今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以至于一开始误打误撞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打出了景区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定位。而在后期经过成熟运作之后,壹秋堂发现需要通过更为具体的产品细分和开发,阿里生产出适合目标群体需求的产品,包括后来的独立服装品牌壹夏、独立培训品牌壹枼等。“当我们积累了一定客户经验,发现我们的目标客户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我们需要更高端的产品来进行支撑,同时也有了独立的培训品牌”,綦涛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培训品牌的打造,其实是为了通过文化传播,来培训整合其他的民艺资源,一方面借助培训的形式来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文化讯息,让更多人发现、认可、喜欢、手工的价值,主动去传播更多民间传统工艺文化,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解决当地妇女的就业问题。

    海外销售情况不甚理想 需要文创来破局

“目前,很多非遗性文化都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经营方式上,从业人员大都是一些农民”谈到夏布走出去这一问题时,綦涛这样说道,壹秋堂此前也是通过包括展会在内的等很多方式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綦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夏布也在积极走出去,但情况不是很乐观,“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要适合当地的文化需求,尽管我们也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但他们不会帮助我们有效地推广夏布文化,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借助服务贸易的方式走出去”。

    綦涛认为,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意关系密切,并举例很多夏布出口到日本之后,再经过本土大师的手工印染、描绘,进而制作成和服,往往售价高昂,多则达百万。而夏布恰恰是缺乏文化元素提炼与植入这一关键的附加值加工环节。“我们也在积极努力,积极整合更多的非遗传统民艺,通过融入更多创意性的设计,来真正提升产品档次”。

    綦涛介绍到,与马可的例外、琼耳的上下等品牌相比,虽然都是在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传播出去,但壹秋堂更多的是将侧重点放在以夏布为载体,而上下、例外的产品系列则涉及到更多方方面面,同时也加入了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DNA元素。綦涛坦言,相对于从个人做起的壹秋堂而言,他们无论是在品牌营销,还是设计师团队方面都更具优势。

    做非遗产业很难 但我会坚持

    对于今后的发展,綦涛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今后壹秋堂夏布有可能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夏布产业链。“做好非遗产业,真的很难,有很多问题都需要一点点解决”綦涛谈到,她也希望可以整合更多的力量联合到一起共同将非遗产业做大做强,而这其中最大的两大问题就是资金和人才。“在资金方面,我们也在考虑是选择风投,还是采取众筹。另外,人才问题也很明显。愿意从事这类行业的人真的是太少了。非遗民间技艺,无论是前期培养,还是后期推广过程,都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况且这个周期往往比较长。很多人在不了解非遗之前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我也知道现在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小微文化企业就是这样,它需要慢慢地去适应这个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