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夏布考辨

夏布,俗称麻布,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查葛属草本植物,通称葛麻,茎皮纤维,可制葛布。葛布,即今夏布。我国古代谓麻织品为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布,枲织也。”段注:“其草曰枲,析其皮曰林。屋下治之曰麻。辑而绩之曰线。织而成之曰布”,“古者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凡散之曰布。取义于可卷舒也。”《尚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其中枲、絺 、纻,皆为麻类,包括制夏布之麻,统称“大麻”,即枲。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修的《荣昌县志》有:“夏布轻软甚于葛”的记载。从以上古籍所称葛、枲、絺都是用草本纤维制成綌(粗)、絺(细)麻类单衣,以求轻快凉爽,名虽异而实同也。因此,荣昌夏布的生产当由葛、大麻演变而来。因“古时无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

    在汉代称作“蜀布”。这种布的上品,具有细润的特点,又称“黄润细布”。杨雄在《蜀都赋》里谈到这种“筒中黄润,一端数金”,可见,在当时就售价不低。唐宋时期,今大足、永川、潼南、荣昌、安岳一带“山川阔远”,僚人众多,为了“镇押夷僚”,唐中叶大历元年(766)增设昌州,下辖昌元、静南、大足、永川4县。唐初,遂州所管辖的巴渝西境还是“人多好猎采,捕虫鱼”,中唐以后,号为沃野。昌州在唐初还是僚夷聚居之地,汉族农民迁入,中唐设置州后,发展得非常快,“士愿而劝学,民勤而力穑”,“有桑麻秔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唐代,它就成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因为它往往卷成筒形,装入竹筒,便于运输,故又称“筒布”。根据它的形色特点,又被称为“斑布”。所以,唐“地理总志”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说明昌州自唐朝以来编织麻布的技术是比较发达的,其生产的麻布既是该地的特产,又是被作为朝廷贡品的。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这四县中独昌元(今荣昌)素产夏布。

    明末清初,荣昌连年长期遭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夏布业也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后来也是经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才使荣昌的夏布业得以恢复,并发展到鼎盛时期。

    清初,康熙、乾隆年间,来自广东长乐、兴宁一带的客家人,先后到达荣昌盘龙、荣隆、龙集一带“插占为业”。客家人迁徙至此后,引进了玉米、甘蔗、苎麻的种植,极大地丰富了荣昌的农业品种。

    据专家考证:“苎麻由客家带来四川种植,其麻纺织布,在农村中多由粤赣妇女织布……清代至民国,四川最有名的夏布、蚊帐是荣昌和隆昌二县的产品。”二县“比户皆绩,机梭之声盈耳,富商大贾,购贩京华,遍递各省”。可见,当时荣、隆二昌夏布生产的盛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不仅把祖先苎麻的种植引进了四川,还把祖先的手工夏布编织工艺引入盘龙,后来逐渐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盘龙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气候潮润,土壤为中性,适宜种植苎麻。历史上农民习惯种植苎麻,具有盛产夏布的传统优势,1998年获得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夏布之乡”称誉。

    盘龙镇原企办主任周其勋说:“我家在广东时,祖祖辈辈都是干农业和织夏布的,入川后,还是以干农业和织夏布为生,这在《周氏族谱》上也是这么记载的。”解放前在荣昌曾有机仙会,行中人奉黄道婆为祖师爷。

    荣昌盘龙夏布,尤其是漂白细布,具有布面细平、莹润光泽、洗后易干,烫后棱角明显、坚韧耐用的优点,因麻质冬暖夏凉,通风透气的特性,做成衣服,穿后易洗易干,烫后有棱有角,显得古朴雅致,美观大方,且凉爽理汗,舒适宜人;做成蚊帐,有驱虫避邪的作用;用点燃的麻线,在毒疮周围烧熏后,有治疗毒疮的功效。盘龙夏布的基本特征是:布纹细密平整,色泽莹洁润滑,且坚韧耐用,它兼有棉布和花纤布的优点。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称誉。因此,盘龙夏布深受人们喜爱,畅销国内外。

    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的城市之路厅陈列有两台荣昌的夏布织机,它的解说词是这么说的:荣昌夏布起源于汉代,古称“蜀布”、“斑布”,俗称“麻布”。《元和郡县志》有“昌州贡筒布、斑布”的记载。明清之际,荣昌夏布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生产夏布的手工家庭作坊遍及荣昌,产品远销西南各省。在工业化历程中,荣昌夏布由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远离中心城市的地理环境,较多地保持了手工生产的工艺程序,堪称传统纺织的“活化石”。

这段文字有助于大家能对荣昌夏布的进一步认识。

    荣昌的夏布工艺于2007年被列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今天居住在盘龙的客家人已近40000人,不仅是重庆地区最大的“客家方言岛”,也是“中国夏布之乡”,还享有“重庆客家第一镇”之美誉。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荣昌夏布约在汉代本由当地人民所制,由于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曾一度停工歇业,后经过广东客家移民之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制作工艺,又重振了夏布业昔日的威武,荣昌的盘龙镇今已成为闻名于天下的“中国夏布之乡”了。

    作者.黄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