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从夏布文化看传承的智慧

中国人常说:衣食住行,这里把衣放在首位,自有其道理。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北齐张肃俗墓》中提到:“入居中原西北方诸民族,此兴彼落,前后相继约两个世纪,衣食住行相互影响,极为显著。”可见,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方面,服装作为载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既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又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人类最早的“织物”是用麻纤维和草制成的。中国的麻纺织历史比丝绸更为久远,至少早5千年。《诗经·国风·陈风》中《陈风·东门之池》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的描写,“沤”就是把苎麻长时间地浸渍在水中将其泡软。由此证明,周代已用自然发酵的方法对苎麻进行加工,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苎麻是中国古老、优美并蕴含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天然纤维,通过二十多道工序手工精心织就成苎麻布,古时多用于夏令时节的衣服和蚊帐,所以又名夏布。

夏布在我国麻纺织发展史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占有重要地位。据考古发现,1958年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出土距今4700多年的苎麻纺织残片。1970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距今2700多年的素纱禅衣,其衣领和袖口均有精细苎麻织物的拼接。1988年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大溪文化层壕沟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麻编织物。揭开苎麻夏布的神秘面纱,跟随远古的足迹,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百姓生活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苎麻织造的悠久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夏布文化是劳动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凝聚了华夏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苎麻夏布的历史渊源

    夏布是由苎麻纺织而成的平纹布,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布料。由于苎麻纤维的特殊性所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而世代相传。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对苎麻有详细的观察:“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清代黄原裕在《种苎麻法》对苎麻夏布有“豫章织绩苎布工细甲天下”的评价。据史料记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夏布自古就普及百姓民众,广为运用。在过去封闭的自然经济里,农户们种麻织布主要用于解决自家衣被帐料之需,或是为朝庭提供赋税和贡品。

    据历史考察,苎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到元代苎麻又有向北方扩展的趋势。故王祯《农书》说:“南人不解刈麻(大麻),北人不知治苎”。后来元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又专门新添有“栽种苎麻法”,是当时苎麻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平。三国时吴国陆机编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中有对苎麻生长特性的记载:“宿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明确阐述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无需每年种植。这是对苎麻特性研究的重大突破,为人们积累了苎麻的种植经验。1979至1980年间江西贵溪龙虎山崖N1N11墓中发掘了有印花的苎麻布,据中国纺织科学院经14C测年,产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该印花布经纬纱线较细,密度较高,达到古时称为15.5升的幼布,如丝绸一般精细。说明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武夷山地区的古越族先民,就从事苎麻耕作,其纺织技艺达到高超水平,可以同目前我国生产出口的苎麻布36Nm×36Nm的细布相媲美。

    1000多年前重庆荣昌已在生产夏布,汉代就有“蜀布”的记载。荣昌夏布以洁白细腻、光洁度高闻名于世,从唐代开始夏布开始大量进贡皇家。唐《元和郡县志》有“昌州贡筒布、斑布”的记载。“筒布”,指中细布,因为它往往卷成筒形,装入竹筒,便于运输,故称“筒布”,又根据它的肌理形色特点,又称为“斑布”。《太平环宇记》亦载“昌州产斑布、筒布”。夏布在当时既是特产,又作为贡布,说明昌州自唐宋以来麻布的编织技术就比较发达。又《新唐书·地理志》上记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而这四县中独昌元(今荣昌县)素产夏布。这种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明末清初,湖广移民到四川,带来湖广麻布生产经验,与荣昌生产技术融汇交流,历经数辈祖传,工艺精益求精,技术不断精进。清康熙后期荣昌夏布才形成商品生产,道光时期经山西客商的贩运,夏布又远销省外,山西客商垄断此行业并将夏布发往全国,而这时正是荣昌夏布进贡皇家的关键时期,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清光绪《荣昌县志》记载,县内“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山陕直隶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远至京都发卖。”亦转销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可见当时荣昌的苎麻夏布已逐渐开启了世界的大门。

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国的纺织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夏布更是首当其冲。国际市场的销路被阻,并且大量洋纱、人造丝打入中国市场。一直沿用手工生产的夏布在一日千丈万匹的机器纺织棉纱面前,被迫退隐于市。当时缝一件上等夏布长衫,需要银元二、三十元,而缝一件进口人造丝洋货只花七八元,次者三四元。蚊帐也由价格便宜的珠罗纱洋货所代替。手工夏布因工艺守旧,效率低、成本高渐渐淡出国人的日常生活。进而在现今的日常生活中,再也找不见它的影子。

夏布的文化意义

    苎麻被誉为纺织品的活化石,史称“富贵丝”。苎麻是中国特有的资源,占全球份额的96%以上,因此,国际上还称之为“中国草”。中国夏布的文化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劳动人民曾经对苎麻进行耕作、纺织、制衣呈现出一派繁盛的景象。麻文化是东方服饰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区分了男女,树立了人的伦常尊严,将母系社会推向了父系社会,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大幕。从中国古代的百姓布衣、百官朝服到佛道僧门的法衣法器,再到日韩国服、阿拉伯头巾、伊斯兰长袍、基督教圣袍,甚至埃及法老服饰,无不是神圣祥瑞的麻织品。苎麻夏布绽放着神圣的光彩,是古老东方乃至世界的至高崇拜。

    美国人类学家英菲有一个著名论断: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夏布文化正是古代中国多民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从而走向世界,融进了世界的文化。苎麻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夏朝时期,苎麻经手工纺织后多用于制衣布料,故得名“夏布”。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江西一带古越族先民对苎麻进行耕作纺织,其手工织布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汉时期,夏布承载着中国农耕文化和民间精湛的纺织技艺,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东、地中海及欧洲各国,从此流向世界各地。南北朝时期老百姓使用的夏布蚊帐在这个时候诞生了,相传万载人蔺思源发现富有韧性的草本植物苎麻,并将它的表皮剥下,编制成帷帐发现具有极好的使用效果,很快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唐代开始,夏布织造技艺已达到“平似水镜,轻如罗绡”的高超品质,成为当时的宫廷贡品并为达官贵人青睐。明清时期,夏布产量剧增,品质精良,出现万载、宜黄、宜丰等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海外。夏布经历岁月的沉淀雕刻了中国千年的沧海桑田,记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纺织业的辉煌。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纺织文明的一大贡献。

    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技术、政治、艺术再到经济,夏布曾为华夏民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夏布不仅开启了外面的世界,也开启了我们的尊严。中国独特的夏布文化古老而深厚,它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复兴理想。历史赋予中华儿女的传承使命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不仅为夏布,也为我们的民族。

传承的智慧

    第十四世班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为台湾任祥女士《传家》一书作序时写到:“要生活得既丰饶又和谐,并且不伤害他人,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努力。要能成功地达到这种生活方式,就需要有智慧、务实与信念作为工具。这些生活工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化’。特别在中国文化之中,许多生活上的传统更融合了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世世代代传递下来。外国人可能会赞叹书法或针灸等特殊的文化,但是他们不见得能深入了解茶道、中秋赏月以及其他更多面向的中国文化智慧。”

    夏布便是这多面向的中国文化智慧之一。夏布交织在中华文明灿烂的一页已沉睡千年,现代织造技艺的兴盛早已取代了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业,夏布走到濒临灭绝的边缘却依然坚守在时间的长河散发着古老而沉静的文化魅力。

    历经千年风雨,留下遥远的记忆,只为唤来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共鸣。那天然古朴的织布上,布满了人类文明在发展进程中付出的代价与牺牲,在这些代价与牺牲之间人们却在为无数矛盾和遗憾进行着一场挣扎与抗争。夏布织造技艺的传承之路可谓:如承大祭,如履薄冰,夙夜惟寅,夕惕若厲。传承文化是一段伟大而艰辛的旅程,在现代浮躁的社会里更需要勇气与坚持,同时还需要创意和眼界。“传承”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它太沉重,在一个民族文化背后的积淀里这样巨大的使命并不是谁都能去坚守。诚然,从夏布独特的文化形式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传承智慧。

    在历史上苎麻被老百姓和朝廷官员广为推崇使用,到了现代社会外国人对夏布的了解并不多,就连中国老百姓也是鲜有人知。曾经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如此接地气的制衣布料已被渐渐遗忘,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更是一个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007年,荣昌夏布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夏布复苏的前景。今天已有众多社会团体、个人加入到夏布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的队伍中来,来自山野的天然苎麻夏布更符合了当代人返璞归真的生活品位。苎麻具有天然抑菌、防霉、防蛀的功能,被誉为“千年不烂软黄金”。苎麻还持有沟状空腔及空隙,能够吸收人体皮肤上的油脂和汗,并能保持干爽和透气。苎麻纤维独特的优越性使夏布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长。在夏布上作画,其天然的肌理和自然的色泽使画作古朴大雅,还能成为天然的防伪标志,具有不可复制性,更增加了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夏布画已成为继中国绢画、宣纸画后又一民族文化的奇葩。壹秋堂夏布坊肩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以传统引领时尚研发出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夏布创意产品,让古老的夏布真正进入当下百姓的品质生活。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苎麻夏布创新性研发的一大开拓。

    文化是人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并生存于其中。我们各自所归属的独特文化是和外界保持联系的媒介,也是我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来源。中华民族保持了自己的特质,但也不与世界疏离。今天,人们出现了很多随大流的现象,容易被流行的东西卷走。跟随的东西多了,独立思考便少了,这是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存在的现实。我们若不想被这样的现实腐蚀掉,就要推翻它、改变它。这需要通过切身实践,并联系生活有力的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上升为精神的养料。传承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从生活实践获得精神升华的过程。每一段素雅的夏布交织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聚集着一个民族的伟大智慧。夏布再现人们的日常生活时,那些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精美的夏布创意品将把中华千年的古老传说传递给一代代中化儿女。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要维系心灵的宁静,抵制骤然而至的满足感是很困难的。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变迁的边缘,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念会愈加脆弱。大家都在追求速度和效率,都有着花费最低的成本尽快完成事情的强烈需求,却没有足够的耐心追求细节。我们似乎会觉得安安静静写一个字,一本正经泡一壶茶是在浪费时间,无法去珍惜这一笔一划、品茗悟道的过程使生命得以饱满而从容,让我们从容地看世界,从容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文化。对于自己的传统,我们都有责任带着使命感去理解与实践,并且将它传递下去。夏布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遗产,面对这濒临灭绝的手工纺织技艺我们带着感情和兴趣去认识它,更要有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曾经开启国门与民族尊严的中国织造也会成为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