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新闻活动 媒体报道 行业动态

荣昌盘龙镇 打造宜居宜游“夏布之乡”

2016-12-26

国家夏布传承人:颜坤吉

挽芋线工艺

 刷布工艺

 织布工艺

 

核心提示》》

  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盘龙镇将充分发挥“中国夏布之乡”的产业优势和“重庆客家第一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把握高铁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将盘龙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中国夏布之乡、全国重点示范镇、重庆市级中心镇、重庆特色创汇重镇”。

  依托夏布加工

  打造西部创汇重镇

  10月27日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荣昌夏布创意时装登上2017中国国际时装周,实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际潮流的完美融合。这是荣昌夏布首次在国际性大舞台上大放异彩,向全世界展示和诠释夏布的独特魅力,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成为重庆对外的新名片。

  “这次荣昌夏布的精彩亮相,为盘龙加快夏布的产业化建设步伐带来了新的机遇。”盘龙镇党委书记张荣表示,作为夏布的生产地,盘龙不仅是荣昌最大的夏布加工出口基地,也是全国主要的夏布加工出口基地。与许多乡镇工业产业布局不同,盘龙镇主要以工业产品出口闻名。

  特别是以商务部确定的“夏布苎麻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及“市级小企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盘龙镇成功规划创新荣昌夏布创业基地,围绕夏布手工编织、机纺(胚布)等传统工艺提档升级,研发开发夏布服装、装饰品、旅游产业等深加工及总部经济,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产值5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8亿美元。

  最新数据统计,围绕夏布加工产业,5年来,全镇共培育夏布企业118家、夏布微型企业105家、产值上亿企业1家,今年夏布出口创汇已经达4亿元,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未来5年,盘龙还将建立一个集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夏布“一园三基地”,即夏布工业园区、苎麻种植基地、夏布编制手工艺展示基地、夏布纺织加工创意基地。

  按照盘龙镇“三驾马车”的工业产业布局,除了夏布生产加工,以不锈钢制品出口、农产品加工为重点进行“点上开发”,为盘龙的工业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5年来,建成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发展食品加工,新增兴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美纶纺织有限公司、盘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盘龙花生厂等19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镇工业产值接近50亿元,从业人数1.6万元人。

  特别是不锈钢制品,不仅出口至东南亚地区,还培育鸿全兴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新三板实现上市,初步建成全市最大的不锈钢餐具生产、加工、创汇重镇。

  坚持产城融合

  提升宜居城市品质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份《规划》的出炉,将加快推进盘龙镇直线连接成渝高铁隆昌站的快速通道建设,为盘龙镇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据透露,为打通市政交通瓶颈,实现镇区东西、南北干道双向贯通,绕镇大道、升级改造荣盘公路、盘远公路、盘吴公路,以及成渝高铁快速通道等项目均在酝酿之中。

  区位优势带来新的政策机遇。目前,盘龙完成盘龙镇客家文化广场、李子园四期、龙城华府3个项目共25万平方米商住房建设,新争取客家名苑、天长客都共190亩建设指标,迅速提升城市品质。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盘龙镇城建办负责人介绍,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为着力点,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推进完成22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规模,形成了以客家文化广场、龙城华府广场、商业步行街为依托的休闲场所,城市品质得到了迅速提升。

  近年来,盘龙镇还培育了客来福等大型超市7家、便民店300余家,建成占地20亩仔姜交易市场,投入300万元打造了盘龙客家商业步行街,完善了新发农贸市场的管理;启动中心小学二分校建设,现已基本完成校区基础建设,二分校占地28亩,能够有效改善学校环境。

  除此之外,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开展了5条河流及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对不符合畜牧、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进行关闭取缔,全镇共取缔养殖户23家,已全部关闭搬迁。同时提升市政管理水平,整治集镇乱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等现象,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深挖“客家”文化

  揭开盘龙神秘面纱

  在荣昌区盘龙镇,8万多人口中,有许多人会讲一种与重庆话截然不同的语言,他们叫祖父为“阿公”,叫爸爸为“阿亚”,叫吃饭为“舍饭”,叫明天为“沙业”……咬字十分圆润,每句话结尾音调上扬。重庆人来到这里,往往会感觉到了异乡。

  这些客家文化如何来到了荣昌?又如何在盘龙镇留下了客家文化?

  据盘龙镇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这还得追溯到明末清初,荣昌地区经历了多年战火,清政府采取“移民填川”的措施,动员湖广及贵州等地人口来到盘龙镇等落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由于大多外来人口来自广东地区,他们把语言、生产生活方式带到了盘龙,自称“广东人”,距今300年,现今还有4万多名客家人延续着传统客家生活方式。他们平时不说重庆话,而是相互用客家话交流。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把古老的夏布手工织布法带到盘龙:把经线挽到木制的织布机上,再将纬线穿进梭子里,双手飞快穿梭,双脚有节奏地踩动踏板;经纬线纵横交错,布面便一点点延展开来。

  通过发展和传承传统全手工夏布,盘龙镇大力发展夏布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夏布加工已经成为盘龙镇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这种由客家人带入盘龙的夏布纺织技术得到了延续,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盘龙镇夏布编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人,区级传承人20人。

  为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传承夏布编制技能,提高夏布生产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助推夏布特色产业跨越发展,盘龙镇每年在学校、社区、学校举办传承活动,通过举行移民文化论坛等形式,向全国各地客家人宣传荣昌客家聚居点,吸引各地移民到荣昌寻亲及研讨移民文化,促进荣昌移民文化发展、繁荣。

  建设宜居村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冬日里,在盘龙镇社区大建社区,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垃圾箱,社区居民平时生活垃圾统一放入门前的垃圾桶内。

  “以前大家都习惯把垃圾往门外土坎上一丢就成。”居民张大妈说,“我们现在统一管理了,处处都配有垃圾桶,每天还有专人来收运,生活环境大不一样,到处干干净净的,看着也舒服!”

  今年以来,盘龙镇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逐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模式,在全镇16个村(社区)安放140个垃圾收运箱体,配套5辆垃圾勾臂车,规范辖区内大型养殖场,建设化粪池,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环卫意识的增强,标志着盘龙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今年10月开始,从盘龙镇高铁沿线新农村整治项目的实际出发,该镇启动美丽宜居综合整治项目,把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为“规划合理、居住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安全、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小康新村和“合理规划、安全饮水、卫生用厕、清洁用能、房屋安全、风格协调”的康居农户,已于11月底完工。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5年来全镇共建设29个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养47条207公里农村公路,全镇实现村村通,共完成永陵、大建高铁、白鹤、龙盘山、荣昌客家5个美丽宜居村庄的建设工作。

  在荣昌区盘龙镇客家新村,精致的客家人习俗雕刻、龙形廊亭、风水池、客家牌坊等建筑,还原了客家人真实的生活境况。“通过建筑营造文化氛围,让农民新村建设与当地客家文化相结合,正是客家新村的最大特色。”据盘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盘龙镇在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同时,还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

  按照盘龙镇“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将重点加强自来水管网、镇村养老机构、村文化站、村卫生室、村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公共厕所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提高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

文章来源于: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