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探访中国传统手工艺夏布的制作过程(组图)

    中国传统手工艺夏布以苎麻为原料,因纱质细软、色泽清秀、凉爽清汗而称著于世。早在明代,江西万载县生产的夏布与景德镇的瓷器、茶叶并称江西三大特产,都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重要货物。明清期间,万载夏布行业繁盛,当地商号百户、作坊千家。2008年万载夏布织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因多种原因,传统夏布织造工艺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11月4日,记者走进万载县马步乡黄村,记录中国传统手工夏布制作的复杂工艺。图为宋涛在摄影室内拍摄用于网店广告的夏布照片。王昊阳 摄

   年过七旬的宋树牙,一辈子从事夏布生产和贸易,他也是万载夏布织造技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织造夏布的工序比较复杂,要将晒干的苎麻用手工剥成细丝,再将细丝绑接,成为较长的麻纱,捆扎在一起备用。


图为宋树牙向记者展示织造夏布的主要原料苎麻。王昊阳 摄

万载县马步乡黄村,宋树牙的儿子宋涛子承父业,在家门口织造夏布。他将染好色的麻纱一根根穿过用竹篾编成的长条形筛子,这道工序称为“过扣”。王昊阳 摄

经过“过扣”后的麻纱被拉直,再刷上一层用米粉熬制成的胶水。这一道工序称为“刷布上浆”。王昊阳 摄

上浆用的是特制的巨型毛刷,上浆的目的,是把麻纱上的毛刺用胶水朝一个方向抹平,上浆这一工序需要反复多次,正在忙碌的工匠都感叹很累。王昊阳 摄

万载县马步乡现存传统手工制作夏布的农户约有40家,宋树牙经常要去他们家中察看织造情况,作些指导。农户织造完成的夏布,都交与宋树牙售卖。图为宋树牙在村民郭冬生家察看夏布生产情况。王昊阳 摄

因传统的上浆工艺既慢且费力,宋树牙发明了更快更简便的上浆工艺,他将胶水放入一个特制的浅槽内,将一根根麻纱从槽内拉出,麻纱均匀粘满胶水后,可直接进行晾晒。这一发明使上浆工序大大加快。王昊阳 摄


现年50岁的周晚秀开设的夏布作坊,是万载县马步乡黄村规模较大的一家,当宋树牙接来订单时,她就开工生产,根据订单要求,制作不同颜色的麻纱原料。王昊阳 摄 
麻纱晾晒干透后,放入木制的织布机内开始织造。42岁的龙思珍每天都会在家里的织布机上织几个小时,每个月能赚到千余元,因为织布时需要手脚并用,不能停顿,忙完后就会一身酸痛。宋树牙说,30年前村里每家每户都天天传出织布声,现在那些织女们都慢慢变老了,越来越少了。担心再过二十年,传统夏布织造工艺会失传。王昊阳 摄
宋树牙将几匹用传统工艺制作好的夏布放入仓库。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宋树牙每天要收近500匹夏布,现在一天难收到几匹了。制作好的夏布主要销住日本、香港,订单多的时候,村里产量跟不上,宋树牙就让儿子宋涛到附近的分宜县,甚至远往四川省收夏布。王昊阳 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